提摩西的日记

提摩西的日记

正片

提摩西的日记

记录片英国1946英语

纪录片《提摩西的日记》,以给一位在二战临近尾声前出生的名叫Timothy的婴儿讲述生活为线索,让人们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创伤、被战火引发的勇敢,并给普通人带来对战争结束后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着希望的婴孩,让人们从战火中冷静下来。                                    
                               《提摩西的日记》,片长40分钟,黑白片。片中 解说词的叙述者是曾获得195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英国著名演员Michael Redgrave。

尚小云的舞台艺术

尚小云的舞台艺术

正片

尚小云的舞台艺术

记录片中国大陆1962汉语普通话

《昭君出塞》 演员:尚小云(王昭君)萧盛萱(王龙)尚长春(马夫) 京剧《汉明妃》中的一折。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之妃。奸臣毛延寿因贪赃不成,便逃往北国,勾结匈奴单于,大举南进,妄图夺取汉室天下。而当朝文官无能,武将怕战,元帝无奈,只得命昭君娘娘前去和番。原来毛延寿投靠单于时带去了昭君的画像,单于惊艳不已,于是在大兵压境之时,对汉室提出了迎娶昭君的要挟。昭君深明大义,慷慨出使。一路上寒风凛冽,黄沙遮天,云横雾迷,山路崎岖,备受长途跋涉之苦。她悲愤地唱道:“冷清清朔风似箭,又只见旷野云低,细雨飘丝。在那皇宫多绵绮,受洪福与天齐,自幼在闺阁之中,哪曾受,哪曾受风霜劳役。…‘怀抱琵琶别汉君,西风飒飒走胡尘。朝中甲士千千万,始信功劳在妇人。愁黯黯,雾沉沉,咬牙切齿恨奸臣”。 《失子惊疯》尚小云(胡氏)尚长麟(寿春)尚长荣(金眼豹)方英培(林鹤)田荣芬(琴音) 《失子惊疯》是传统剧目《乾坤福寿镜》中的一折。明朝成化年间,颖州知府梅俊夫人胡氏,因怀孕十四个月未娩,梅妾徐氏因嫉妒而乘机陷害,诬胡氏身怀妖孕,将会招致家门不祥,而设计欲杀害胡氏。事为使女寿春得知,急报胡氏,并保护胡氏出逃。途中,胡氏产下一子,因乳水不足,命寿春去前村买糕干,胡氏则在巴山脚下一土台上等候。这时,巴山强盗金眼豹正带领喽罗下山抢掳,见胡氏貌美,即欲收为第二压寨夫人,将胡氏强抢上山。婴儿被弃置道旁,后为宁武总镇林鹤拾去。胡氏被掳上山后,幸为山婆所释,慌忙下山寻找寿春,主仆相遇欣喜无比,但当即发现婴儿失落,胡氏惊急之下遂致成疯。年久,胡氏人都,婴儿亦已长大成人,与胡氏相遇,因项佩乾坤福寿镜,母子得以相认。失子惊疯”是全剧最精彩部分,主要包括“夜逃”、“遇寇”、“失子”、“成疯”等几个情节,是尚派艺术保留剧目之一。

人生七年1

人生七年1

正片

人生七年1

记录片英国1964英语,拉丁语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

人生七年2

人生七年2

正片

人生七年2

记录片英国1970英语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二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

人生七年3

人生七年3

正片

人生七年3

记录片英国1977英语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

意志的胜利

意志的胜利

正片

意志的胜利

记录片德国1935德语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

同性恋不是变态东西,变态的是他所活着的社会

同性恋不是变态东西,变态的是他所活着的社会

正片

同性恋不是变态东西,变态的是他所活着的社会

记录片美国1971德语

  It Is Not the Homosexual Who Is Perverse, But th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s (Nicht der Homosexuelle ist pervers, sondern die Situation, in der er lebt) is the earnest title of Rosa von Praunheim’s 1971 PG-chaste first feature, which has aged like good cheese from a scandalous sensation (a political wakeup call to gays) into a textbook example of classic camp—and a delightful time warp trip through queer cliché. The very colorful color film (shot MOS) opens with von Praunheim’s camera trailing two fags—one blonde, one brunette—walking down a sunny Berlin street. Daniel, the shy brunette, is new to the big city and blonde Clemens is generously offering him a place to stay. (We know this by the heavily German-accented English, dubbed and spoken in a “Sprockets” cadence.)


二战全史

二战全史

全26集

二战全史

记录片英国1973英语

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重温《TheWorldAtWar》1、制作2、一个新的德国,1933-19393、奇怪的战争,1939年9月-1940年5月4、法国沦陷,1940年5月-6月5、单独作战,1940年5月-1941年5月6、巴巴罗萨,1941年6月-12月7、万岁!日本,1931-19428、走我的路,美国,1939-19429、北非沙漠,1940-194310、斯大林格勒,1942年6月-1943年1月11、狼群战术12、苏联红星,1941-194313、旋风轰炸德国,1939年9月14、回顾往事15、一个可爱的日子,昨天:缅甸16、家园遭焚:英国1940-194117、帝国内:德国,1940-194418、六月黎明:1944年8月19、占领荷兰,1940-194420、钳形攻势,1944年8月-1945年3月21、大屠杀1941-194522、报应,德国,1945年1月-5月23、日本,1941-194524、太平洋,1942年2月-1945年7月25、核弹,1945年1月-9月26、清算27、回忆特辑一:希特勒的秘书特辑二:谁赢的了二战特辑三:希特勒之死特辑四:勇士们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上)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下)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上)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下)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上)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下)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上)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下)这是我能找到的《TheWorldAtWar》最详细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cool!:这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这部片子的分量,出现在他们影片中的有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有高级军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还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不但过去没有,今后恐怕也没有能超越这部片子的了。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译纪录片的,十分新鲜。不过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当看到身临其境者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现身说法时,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比如第7辑《万岁!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访的有日军计划制定者、特遣舰队的海军军官、驻珍珠港的日本间谍、空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当时在场的美国陆军军官、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甚至还有当时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钟的叙述让你永远难忘。

别回头

别回头

正片

别回头

记录片美国1967英语

  这部纪录片是对鲍勃迪伦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像清晰的说明那时的鲍勃迪伦与披头士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还毫不掩饰的可以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垮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沉默与黑暗的世界

沉默与黑暗的世界

正片

沉默与黑暗的世界

记录片德国1971德语

Fini Straubinger, 是既聋又瞎的老妇,从她十几岁起就这样。通过对她的纪录,关照整个聋瞎人群。 这部影片显示聋瞎人的奋斗,让你了解和接受他们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世界。                                                                      获奖:1971年曼翰姆-海德堡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

沟口健二:一个电影导演的生涯

沟口健二:一个电影导演的生涯

正片

沟口健二:一个电影导演的生涯

记录片日本1975日语

通过采访39位和沟口健二一起工作过的演员,工作人员,朋友等,描绘沟口一生的长篇纪录片。

李润福的日记

李润福的日记

正片

李润福的日记

记录片日本1965日语

製作・監督・脚本: 大島渚                                                                      原作: イ・ユンボギ                                                                      脚本: 大島渚                                                                      撮影: 川又昂                                                                      編集: 浦岡敬一                                                                      音楽: 内藤孝敏                                                                      語り手: 小松方正                                                                      大島渚監督が韓国旅行中に撮り溜めた、主に韓国の少年少女の生活を捉えたスチール写真に、少年の手記「ユンボギの日記」の朗読をかぶせて構成された作品。“イ・ユンボギ、君は10歳の少年……”と、何度も繰り返される作者の呼びかけに、韓国への万感がこもる。

星期天早上

星期天早上

正片

星期天早上

记录片波兰1955波兰语

内详

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正片

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记录片法国1971法语

Les Français partent en vacances. Pierre Etaix les suit. Il les interviewe, les filme et constitue ainsi un documentaire. L'opinion de "l'homme de la rue" sur les sujets d'actualité tels que l'érotisme, le succès artistique, la publicité, la musique et le mariage, alterne avec les concours de chants et les jeux organisés pour les adultes par les grandes marques publicitaires.

沃伦代尔

沃伦代尔

正片

沃伦代尔

记录片美国1967英语

本片是加拿大纪录片导演Allan King原本为CBC电视台摄制的作品,由于导演本人拒绝剪去电影中大量的有渎神倾向的内容,电影并没有在电视上播放。                                                                      这部纪录片是“直接电影”(cinéma vérité)的典范作品,讲述了一群生活在一个叫Warrendale的疗养院里的                                                                      情感躁动困惑的青少年一天的生活,有力而生动的影像令人难忘。                                                                      本片荣获1967年加拿大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游泳冠军塔里斯

游泳冠军塔里斯

正片

游泳冠军塔里斯

记录片法国1931法语

Jean Vigo拍的Taris游泳教学片

雕像也会死亡

雕像也会死亡

正片

雕像也会死亡

记录片法国1953法语

《雕像也会死亡》(Les statues meurent aussi,阿兰·雷乃、克里斯·马尔凯,1953年出品,27分钟)尖锐地批评了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传统艺术的戕害以及自称热爱非洲艺术的上等阶层的贪婪与伪善。本片的主角是来自黑非洲的人物雕像、面具和其他非洲艺术品,但是它们的演出场所并非黑人的故乡,而是白人的欧洲,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拍卖会是它们频频出没和滞留的中转地。这些本来被非洲部族用来抵抗死亡的面具和雕像,如今却呆在博物馆的橱窗里静静地死去。此时,画外音告诉我们:“当人死去的时候,他便进入了历史;当这些雕像死去的时候,它们进入了艺术;这种关于死亡的学问,我们最后称之为文化。”由于本片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自拍竣之日起即遭到法国政府禁映,直到1963年才解禁。本片由长于剪辑的阿兰·雷乃操刀剪辑,由强于写作的克里斯·马尔凯撰写解说,充分发挥了两人各自的强项,可谓强强合作的结晶。 This collaborative film, bann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by French censors as an attack on French colonialism (and now available only in shortened form), is a deeply felt study of African art and the decline it underwent as a result of its contact with Western civilization. Marker's characteristically witty and thoughtful commentary is combined with images of a stark formal beauty in this passionate outcry against the fate of an art that was once integral to communal life but became debased as it fell victim to the demands of another culture.

阿拉亚

阿拉亚

正片

阿拉亚

记录片西班牙1959西班牙语

《阿拉亚》是委内瑞拉传奇女导演玛戈·贝纳塞拉芙唯一一部纪录长片,它在拉美影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委内瑞拉民主后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电影,当年在嘎纳它与阿伦·雷奈的《广岛之恋》共同分享了国际评论家奖,也都获金棕榈提名却最终未果,尽管名气不如《广岛之恋》和《黑人奥菲尔》那么大,但在专业人士眼中此片一直都是研究拉美女性电影所必修的经典,影片出色的摄影时常被人们所赞美,是与卡拉托佐夫的《我是古巴》齐名的诗意电影杰作,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阿在看过影片后称赞《阿拉亚》是他所见过最完美的纪录片之一。贝纳塞拉芙就像是委内瑞拉影坛的特吕弗和亨利·朗格鲁瓦,她不仅是第一位毕业于巴黎电影学院(IDHEC)的拉美导演,而且在1966年创办了委内瑞拉电影资料馆,虽然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她个人的导演生涯并不顺利,作品也很少,但却为新委内瑞拉电影的发展成立基金会,并曾获得世界各国的无数荣誉和勋章。 转自AUESS的博客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f6a250100cxm0.html) Shown at Cannes in 1959, the year after Venezuela's last dictator Marcos Perez-Jimenez was overthrown, the documentary inadvertently highlights the kind of exploitation of the poor that can lead to rebellion. While the dictator escaped to Miami with $13 million, salt workers were piling up mounds of salt on the flat sands, making barely enough money to keep them in arepas and black beans. Between the hot, tropical climate and the sores on their feet, the job these workers do every day is excruciating. Yet the lives of the fishermen and salt workers in this documentary are shown in the context of planned, upscale development, something of a disservice to the larger picture. With not much making a great impression thus far at the Berlinale, Margot Benacerraf's lovely documentary Araya comes as a breath of fresh air from 1959. Reminiscent of Agnes Varda's debut film La Pointe-courte (1954) in its artful but somewhat ambivilant attitude towards filming a local community and their work clearly admired by the filmmakers, Benacerraf's film focuses on the inhabitants of Araya, a desolate area in Venezuela subsiding through a long history on the wealth of its great salt marshes. Araya was originally compared to Flaherty's Man of Aran, Visconti's La Terra Trema (1947) and Rossellini's India (1957). Margot Benacerraf has described the film as "a cinematic narration based on script writing rather than a spontaneous action, a feature documentary, the opposite of Italian neorealism".

风中双骑

风中双骑

正片

风中双骑

记录片美国1958英语

内详

马之诗

马之诗

正片

马之诗

记录片日本1971日语

本片为1970年黑泽明拍摄,于《电车狂》上映前数月播出的一部电视纪录片

影动影视影动影视艾德影视艾德影视瑞影影视瑞影影视莱拉影视莱拉影视脉动影视脉动影视明格影视明格影视闪客影视闪客影视节拍影视节拍影视唯诗影视唯诗影视鬼马影视鬼马影视觅境影视觅境影视琅嬛影视琅嬛影视沸点影视沸点影视街头影视街头影视老铁影视老铁影视